【分析】宋韵在哪里?看看浙江这几件博物馆镇馆之宝你就会有答案

  千年前,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忙什么?

  他们用什么壶喝酒,穿什么衣见客?

  不上班的日子,他们看什么书?钻研什么事?

  那些宋人们用过的物件,生活过的痕迹,有意无意地被一一保留下,成为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山绿水间的考古遗存。

  每一件文物的亮相,都是文化和精神的实证。

  今天,我们追寻宋韵,探求在它的浸润之下,那些当下生活所呈现的美好。它从哪里?它又领着人们往哪里去?

  比如这一城山。

  就拿凤凰山一带说,月岩忠实摩崖圣果寺遗迹这些吴越至南宋的诸多石刻与造像,当你站在它的面前,曾经与它相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以及往往的人群,立刻在脑海得以重新构建。

  比如这一面湖。

  在宋代,它疏浚的目的不是要打造成风景名胜,但如苏轼这般的地方官员,为它清淤疏塞,筑起一道长堤,而后了有今天的苏堤春晓。

  山水之间,宋韵的过去与现在,比比皆是。

  本期读本,我们走进浙博丝浙图天一阁,走进几件宝物背后的宋韵

  一部宋刻本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254篇墓志铭神道碑传记行状,有怎样的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又有怎样的司马光苏轼朱熹?

  一只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它出入了哪里的门庭,又代表着怎样的时尚情趣?

  一件南宋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它展现了怎样的女性审美,背后又有哪些蚕桑往事,以及高度发展的缫丝与纺织工艺?

  在专家口,这些留存至今的实物,作为重述故事的主角,当我们探寻往事之时,它们也在回望存世千年至今的影响。

  我们向全社会发出邀约,一起去访问与解答,将宋的风俗物价科举学潮艺文官制茶政马政度牒驿传地理气候业外贸镶嵌于一个波澜起伏的情节当。

  每一件镇馆之宝,都有它独特的亮相方式,如果打动了你,不妨重拾剪报的爱好,这将是一部由我们同完成的特殊的宋韵纪录片。

  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浙图宋刻本

  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推荐人浙江省图书馆馆长 褚树青,古籍部主任 陈谊

  宋代历朝名臣传记在这里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宋版书被历代藏书家视为珍宝,明清时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

  当时的浙江地区是全刻书心,家图书馆镇馆之宝资治通鉴鱼玄机诗集等,都是宋代浙江刻书。

  大名鼎鼎的四库全书,7.9万卷就藏在浙江图书馆,除此之外,馆里还有不少宋元刻本,都收入了家珍贵古籍名录,比如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入选第一批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又叫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二十七卷集五十五卷下集二十五卷,作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编者杜大珪是南宋期四川眉山人。

  这本书收录了宋代历朝名臣的传记,包含墓志铭神道碑传记行状等文章254篇,展现了宋代朝人物之盛。其欧阳修的文章36篇,其他如范仲淹范镇王安石宋祁司马光苏轼苏辙秦观朱熹等人的文章,数量不等。

  有部分文章仅存在本书,比如卷七范镇的宋景文公祁神道碑一文记录了宋祁的遗言,宋史等文献都没有记载。

  嘉祐六年1061年夏,宋祁临终前对弟子范镇说,希望死后不受赠与不为子孙求荫不请谥不立碑等,范镇将遗言转告朝廷,朝诸公相顾戚然,体现了宋祁清廉为官的气节。

  这些内容保存了珍贵的史料,是本书的独特价值。

  宋刻本名臣碑传琬琰集在海内外有多个藏本,浙图这一藏本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第一册封面有一个红色木戳印章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抚三宝送到孙仰曾家藏。

  这是清朝修四库全书时,书被送到京城的标记。研究四库学的专业术语,叫进呈本,就是说四库全书收录的是以这个版本为底本的。

  清代期,这套书流传到孙仰曾家。

  孙仰曾是杭州人,父亲孙宗濂是有名的藏书家,家有藏书楼,名为寿松堂,其有不少宋元善本。

  乾隆三十八年1711年,为修四库全书,乾隆下诏向全征书,浙江献书数量为全之最。孙仰曾也拿出了200余种藏书。

  晚清时孙家后人孙峻也是爱藏书之人,曾帮助丁丙编撰武林坊巷志武林掌故丛编善本书室藏书志等。战火损毁的文澜阁重建后,孙峻就在文澜阁掌管图书,直到清朝灭亡。他还著有文澜阁志。

  战乱,寿松堂藏书也损失十之八九,名臣碑传琬琰集也遗失了。孙峻后找了回,十分惊喜,请人特意画了一幅岁暮归书图,俞樾丁丙张宗祥等人先后有题咏,俞樾在诗记录了这套书的坎坷命运。

  今天,这套书收藏在浙图善本书库,书前附有一张善本书简表,注明了收购价是3000元,时间是民二十一年1932年夏。

  保寺大殿

  宁波保寺

  大殿的营造法式

  ◆推荐人宁波市天一阁博物副长 徐学敏

  刻入柱子的工匠智慧

  宋代也是建筑技术的成熟时期。北宋崇宁二年1103李诫奉旨编修营造法式,成为古代最完备的建筑技术著作,被梁思成称作木结构建筑的文法课本。

  今天我们见到的宁波保寺大殿建于北宋大祥符六年1013年,比营造法式诞生更早90年。1961年,它与另两处宋代遗存六和塔岳飞墓同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全重点文保单位。

  保寺始建于汉,北宋祥符年间僧德贤主持重建,世人称之昂拱星斗,结构甚奇。后不断扩建了祖堂朝元阁净土池等建筑。今天能看到的大殿主体绝大部分保留了北宋原构,比如厅堂式构架藻井四段合瓜棱柱等,完全靠斗拱和榫卯衔接,与营造法式如出一辙,是宋代官式建筑的鲜活样本。

  营造法式是在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喻皓是宋初活跃在开封一带的浙江工匠。作为当时建筑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营造法式汲取了不少江南工匠的经验。保寺大殿属于厅堂式构架体系,今天还可以看到营造法式记载的多种建筑技艺。

  比如藻井。

  这是一种遮蔽建筑内顶部的呈伞盖形的建筑构件,由细密的斗拱承托,一般有绘画等装饰。

  在后的建筑,藻井通常放在主佛像的上方,但在保寺,藻井位于主礼佛位的上方,不仅具有建筑空间处理上的意义,更蕴含了人文理念,即建筑应为人所用,人的活动空间在建筑应得到充分的尊重。这与宋代社会文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着某种关联。

  再比如拼柱。

  宋代期,建筑大兴,生态资源有压力。粗壮的木料需要从福建甚至很远的地方采购运输。于是,工匠们用若干材木料,以卯榫楔等方式加工合成,外表加以装饰以从视觉上呈现整柱。营造法式就有两段合三段合四段合等方式。

  距离保寺10多公里的天一阁,保存了一本营造法式影宋抄本。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天一阁范氏进呈了600多种书,其就有营造法式。

  浙博之宝

  阿育王塔

  ◆推荐人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 黎毓馨

  雷峰塔下的秘密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雷峰塔开始营建,直到太兴二年977年竣工。但落成一年后,主持修建的吴越末代王钱俶就降宋了。

  其后的岁月,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这座建筑饱经沧桑北宋末年,外围木构建筑被烧毁;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重修一新,再逢盛世;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大举进犯,杭州被围,雷峰塔遭受了第二次火劫,仅存砖塔心。

  1924年9月,雷峰塔倾圮,犹如西子姑娘断其一臂,雷峰夕照景观不再。

  70多年后的2000年3月,重建雷峰塔计划正式提上了议程。当年12月,雷峰塔遗址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工作开始,经过7个多月的时间,确认了约4000方米的范围。

  2001年3月,地宫被开启,出土了铁函,内藏金棺供养佛螺髻发的鎏金银阿育王塔,通高35.6厘米,基座边长12.5厘米。被发现时,舍利塔底部水锈斑斑;而上半身光彩熠熠,完好如新,展现了当时精美的制作工艺。

  2001年7月,考古专家们在对雷峰塔出土的众多残碑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南宋古籍咸淳临安志上记载过的华严经跋残碑实物,上面留存有162字钱俶自称生虔诚向佛,不敢将佛螺髻发这样的舍利圣物私藏宫,特意在西湖之滨建塔供养,取名皇妃塔。

  根据考证,皇妃塔正是雷峰塔。

  钱俶作为吴越王时,效仿古印度阿育王造塔,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八万四千塔,外表涂金,俗称金涂塔。不同的是,雷峰塔的这座阿育王塔用了更为高级的银作为材料。整座银塔精美绝伦四角的山花蕉叶上面,有佛传故事画面十六则,四面的浮雕则记录了佛本生故事,集展示了释迦牟尼的生前善行。

  考古学家们透过塔身的镂孔处,清楚地看到了里面的黄金棺。如果将这个塔看作是银椁,加上里面的金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金棺银椁了,是瘗yì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但出于文物的保护目的,至今专家还没有取出金棺。

  如今,雷峰塔新塔落成后,只替游人管夕阳的雷峰夕照景观得以恢复,游人在茂林修竹之间登塔,眼看湖光山色,耳听净慈寺的晚课晨钟,人处其,超然物外。

  南宋龙泉 青瓷凤耳瓶

  浙博宋瓷

  龙泉青瓷凤耳瓶

  ◆推荐人浙江省博物馆陶瓷部 杜昊

  花器是家家户户的日用品

  这件凤耳瓶是1983年在松阳县西屏镇道班工地出土的,现藏于松阳县博物馆,家一级甲等文物,正在省博碧玉流光龙泉青瓷制釉技艺古今对比展上展出。

  它身形优美,拥有黄金比例,胎质精良,釉色绝佳。这种长颈瓶,在汝窑南宋官窑多有发现,但以贴塑手法,将凤或鱼作两耳者,仅见于龙泉窑。

  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的造型由宋代流行的纸槌瓶演变而,纸槌瓶就是花器。

  宋人追求雅精的品质生活。吴自牧在梦粱录提到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凤耳瓶正契合了当时的社会风尚。

  而这股潮流是由皇室引领起的。每逢花季,临安后苑都要妆点一新,用名贵的器皿簇插珍品牡丹等鲜花,陈列于宫禁,供人观赏。

  士大夫也是以插花为时尚。就连文人出游,桌几是一定要带的,因为要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

  寻常人家也爱插花。

  夷坚志提到一名爱花成痴的女子临安丰乐桥侧,开机坊五家,有女颇美姿容,尝闻市外卖花声,出户视之,花鲜妍艳丽,非常时所见者比,乃多与,直悉买之,遍插于房栊间,往谛玩,目不暂释,

  路边店也以插花为装饰,杨万里的诗有写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在这样大的需求之下,南宋晚期,龙泉青瓷制作技艺更是登峰造极,生技术和审美品味和谐统一,类玉的质感达到妙若天成的艺术境界。

  釉之青色,也并非单一,些微之差就是变幻万千薄胎厚釉的烧制技术,使得龙泉窑创烧出了粉青梅子青的经典釉色这件凤耳瓶,更是以其温润如玉的粉青釉和青绿莹润的梅子青釉,令人叹为观止。

  南宋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

  丝绸衣

  彩绘花边

  ◆推荐人丝绸博物馆馆长 赵丰

  宋代女生穿得很时髦

  这件距今800年的单衣,自南宋的皇室贵族命妇黄昇,当时出土了400多件随葬品,尤其是精美绝伦且数量繁多的丝绸衣物。

  但这件单衣1975年10月出土时,已处于病危状态,直到40多年后,才被旸主任领衔的科技人员唤醒。

  青春重返的单衣,全身轻薄通透,唯一的装饰就是衣襟处的印金彩绘花边了。这个花样不是织出,是邮戳一样印出的。这种装饰技法,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已经出现,但到了宋代才重现生机,成为独具魅力的装饰艺术。

  一起出土的,还有12件未曾使用的花边,可见当时已经有专门的店铺在销售各式各样的花边,女生们按喜好买,缝缀到衣服上,就是一件私人定制。

  从款式上看,这件单衣是褙子。抹胸加褙子是宋朝女性最典型的装束。褙子,直领对襟,两腋开衩,衣裾短者及腰,长者过膝。褙子不制衿。衿,是系衣裳的带子。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女生惯上身穿一件抹胸,外面套上一件褙子,不系带,不扣纽,内衣也略为外露。没错,按宋朝人的时尚,女子的抹胸是可以露出的,所以宋人对抹胸也极讲究。

  在宋画里,无论是宫廷里的嫔妃宫女与乐伎,还是仕女,通皆服之。不过,有时她们也会在衫子里面,缀上一层衬里,做成夹衫的形式。在炎热的夏天,女性的褙子往往是半透明的薄纱罗,双肩背部与半个胸脯在朦胧的罗衫下隐约可见。要想织成这样高级品种的纱罗,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缫丝并丝捻丝络纬的每一道工序都显得极为复杂。这件单衣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宋朝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整个工艺体系已经获得了全面发展。

上一篇:【游玩】青岛二龙山门票多少钱 下一篇:【个人】宝商在线专业网站建设 口碑之选 为您揭秘品质与服务的秘密